参考消息网8月10日报道(文/郭晨 吕岩昊)翻开1939年配资网站排名7月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一组来自新四军抗战前线的影像格外醒目。画面中,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配资网站排名,将人瞬间带回烽火连天的年代;影像背后,一位支持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用镜头和文字书写着她与中国抗战的难忘故事,她的身影也成为中外并肩抗战的生动缩影。
80多年前,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见证了战地记者、飞虎队员和国际医疗队等国际友人前来支援,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敌的感人历史。这些跨越时空的故事未曾被湮没,反而成为和平年代连接中外、推动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
国际友人伸出援手
“Salute to a young Chinese patriot(向一位年轻的中国爱国者致敬)”,走进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在众多镌刻着致敬新四军的留言的石碑中,1939年史沫特莱写给新四军教导总队年轻学员葛凉的一句话映入眼帘。
1938年至1939年间,史沫特莱身穿军装,深入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随新四军部队辗转于皖南崇山峻岭之间,从侦察前线到日常训练,这位美国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支“敌后铁军”的抗战实况。
展开剩余80%“史沫特莱在新四军拍摄的图片,以真实、生动的影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面貌。”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表示,史沫特莱等不少外国记者对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真实记录,不仅为中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更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见证,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我全身心热爱着中国人民,由衷地敬爱那些中国游击队员和爱国志士。”史沫特莱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的战歌》一书中这样表达她对中国人民抗战的支持。
在云岭,史沫特莱不仅用镜头记录前线战事,还将更多心血倾注于战地医院的建设。她多方奔走,促成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派出两支医疗队驰援;同时,史沫特莱还把英国大使捐款的半数交给新四军,为医院开办农场以改善伤病员伙食。她用行动诠释了对中国人民抗战的支持与帮助。
在新四军的队伍中,活跃着许多国际友人的身影。在一张由新四军军长叶挺拍摄的珍贵照片中,加拿大护士琼·尤恩正与新四军军医并肩抢救伤员。
琼·尤恩曾于1933年至1937年首次来华支援医疗工作,她回国后在《曼彻斯特卫报》上读到史沫特莱关于日军轰炸中国平民的报道时,那些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深触动了她。1938年,她再度同白求恩一起踏上援华之路,后辗转奔赴皖南,为新四军运送医药,救治伤员,协助培训战地医务工作者。
在海外,支援新四军的国际英雄们也被人们铭记。万里之外的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入口处有一块纪念牌,上面写着:“谨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人道主义者和中国的朋友”。这是纪念在中国抗战期间救死扶伤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
这位犹太裔奥地利人因遭纳粹迫害,于1939年流亡至上海。1941年,时年38岁的他主动申请加入新四军。彼时,皖南事变刚刚发生,新四军军部重建,急需医护人员支援。罗生特乔装成德国传教士,秘密奔赴根据地,投入救治伤员的工作。他看病问诊、培训人员,以精湛医术、辛勤工作和无私精神赢得了新四军官兵的尊敬与爱戴。
飞虎队精神接力相传
位于长江边的小渔村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当地居民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期,几架美国战斗机在打击驻扎于此的日军时不幸被击落,坠入江中。2013年,当地渔民马金兵和他人在江中合力打捞出发动机和部分机身等飞虎队战机残骸,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再次引起各界关注。
马金兵说,飞虎队的故事他们从小就听长辈讲过,“我们一直盼着,有一天能找到飞机残骸,把这段历史展现给世界”。
1941年,一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率领下,组成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华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同年12月,他们在昆明上空第一次作战就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飞虎队”。据统计,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遇险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
“95%的落地飞行员被中国人救起,只有很少人落入日本人手中。无论美国飞行员的降落伞飘落到哪里,都能得到中国人的救助……”陈纳德在回忆录《战士之路》中写道。
今年,安徽安庆望江漳湖飞虎队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纪念馆是在渔民马金兵等人打捞出飞虎队战机残骸的基础上建立而成,这里如今已成为美国团体走进安徽的重要参访地点之一。
7月25日,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巴德高中早期学院的十余名师生,走进安庆望江漳湖飞虎队纪念馆参观。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飞虎队的历史故事,还与当地学生合唱歌曲、学习中国书法,展开了一场真挚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我觉得这个故事、这座纪念馆将有助于连接中美两国人民。”巴德高中早期学院学生本杰明说,飞虎队的故事证明了美中之间可以很好地合作,她也期待将来两国能够携手前行。
“这是我第一次结识外国朋友,我们不仅一起了解飞虎队的故事,更让彼此看到了更加真实的对方。”望江二中的学生秦靖说。
7月2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内,近百位中美两国的学生和各界人士代表一起参观一场特别的图片展——“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中美青少年一边探讨那段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一边互相诉说彼此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相约下一次的重逢。
“当我返回美国时,我要分享我在中国的经历,鼓励两国间开展更多的来往与交流。”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市纳托马斯特许学校的学生乔斯林·卢塔利表示。该学校是飞虎队友谊学校之一,她在学校里学习到飞虎队这段美中共同的历史及其意义。“我愿意继续搭建这座(友谊的)桥梁,让中美两国变得更加紧密。”
“这是一条从80年前到今天乃至未来的信息,这证明美中携手合作将带来无限可能。”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表示,飞虎队的故事正在成为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桥梁之一。“我们的孩子们来到这里,他们结识中国朋友,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了解中国,他们收获的这段经历将影响一生。”
1939年,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新四军军医处医务主任宫乃泉(右一)与加拿大护士琼·尤恩(左一)等为战士做手术。(叶挺 摄)
发布于:北京市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